[江西日报]南昌探索精神康复新模式
来源: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1238次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2日

在江西省精神病院康复病区,62位精神康复学员正各自忙碌着:或学习化妆,或学习画画,或学习音乐,或学习操作电脑……他们与普通人一样积极阳光、热爱生活。

“精神疾病患者真正意义上的康复,就是恢复到他们生病前的状态,这条路很漫长,可能要持续终生。”省精神病院康复病区负责人张近静说,今年3月,该院成立康复病区,截至目前,已有300多位康复学员出院,回归家庭,甚至回到工作岗位上。

● 生活自理

32岁的刘女士正在学习化妆。“以前懒得收拾自己,有点邋遢。”刘女士说,这次在康复病区不仅学到了怎么控制情绪,还学会了生活自理。

在该院康复病区,每间病房都归整得干干净净。“宿舍卫生、个人卫生都由康复学员自己负责。”该病区护士长代丽说,医护人员只负责日常治疗、康复指导与训练课程,患者的生活则由他们自己料理。经过一段时间康复训练,这些学员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基本都能够胜任家务劳动。

代丽说,生活技能培训就是让康复学员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训练其个人生活能力,包括作息安排、个人卫生、集体环境卫生、体育锻炼、个人爱好培养、娱乐方式培养、购物训练、出行训练等,模拟学员回家后的生活,培养作息习惯,提高个人生活能力。

“先管好自己,再回归家庭,然后融入社会。”张近静说,他们通过开展疾病和心理教育、服药依从性训练、预防复发训练、就医训练等,加强学员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服药依从性、就医能力和预防疾病复发能力,最终实现个人生活自理。

● 回归家庭

22岁的小柯生病前是商场的服装导购员,月收入还不错。后来,小柯经常出现幻听,老是和家里人吵架,总感觉别人要害她。“父母不容易,康复后我还要去上班,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小柯如是说。

据介绍,以前,患者完成治疗达到临床康复指标后,若未经社会康复训练直接出院,其融入家庭生活的能力较差,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存在障碍。很多家庭原本相处模式存在问题,很容易产生矛盾、发生争吵,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和康复。

因此,邀请患者家人到医院,对他们的相处模式进行观察,是该院康复科的创新举措——通过家庭访谈、家属心理健康教育、情景演练等方式,建立家庭康复治疗联盟,以改善家庭沟通方式,促进家庭和睦。

“实现了个人生活自理后,就要帮助患者回归家庭。”据介绍,精神康复训练包含户外康复训练和室内康复训练,其中室外训练以篮球、跳绳、羽毛球等体育治疗为主,室内康复训练不仅有乒乓球、台球等体能训练,还有手工制作(串珠、贴画、做蛋糕、包饺子以及一些常规的烹饪技巧)、计算机操作、影视欣赏、健康知识讲堂以及各类比赛活动等。

● 融入社会

来自安远县的小唐曾是南昌某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在校生,今年年初出现幻听,被家人送进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经过治疗与康复,她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恢复情况良好。“我还准备考研究生呢。”现在的小唐很乐观。

“在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时,我们会设置陌生人问路、与同事相处等场景,由他们进行角色演练,纠正他们不好的行为,引导他们做得更好。” 张近静说,社交技能训练包括社交礼仪训练、非语言交流训练、语言交流训练、特定场景社交训练等。

据了解,该院康复科通常会根据学员的个人情况和心理人格特征及出院后将面对的社会生活,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提高其自我管理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并通过支持性就业训练、家庭心理教育等手段,促进学员尽快恢复、融入社会。

“很多康复学员出院后找到了工作,但维持工作的能力差,干不长久。”据康复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学员快乐地工作,他们会对这些学员进行后续跟踪服务,提供心理支持,利用跟踪服务机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