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开先河 护士照样能坐诊
浏览:2338次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3日
    同济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长施婕接到门诊办公室通知,从今日起,她将在门诊大楼坐诊,专门给肠造口的病人看病。

  据了解,为一名护士开设门诊,且让她拥有与医生同等的“看病权”,这在武汉医界是首次。

  施婕坐诊的是“造口”门诊,系我省首家此类门诊。

  让一名护士担此重任,同济医院有关负责人说,眼下,应该打破护士只搞护理的“清规戒律”,只要她有能力,就给她施展的舞台。

  今年5月,施婕获得“国际造口护理治疗师”证书。在我省,仅2人拥有这一资格。

  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即通过手术在腹部壁上开一个小口,用于排泄粪便或尿液。每年,我国有10万人接受肠造口手术。目前,全国约有近100万名肠造口患者。

  由于缺乏专业护理,这类病人造口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他们常常皮肤溃烂、造口脱垂,不少人浑身散发难闻的臭味,无法再次回归社会。

  1990年,施婕到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从事护理工作。面对造口患者,施婕不仅要置身于弥漫着难闻气味的环境里,还得亲自给病人擦洗造口处,接触病人排泄物。

  怎样才能让他们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接触造口病人越多,这个想法也越强烈。

  2年前,一个40多岁的女病人来到该病区,得知自己需要“造口”,这个病人宁愿死,也不肯接受这项手术。这让施婕颇受震撼。今年2月,获悉广州中山大学开设了造口治疗师学校,施婕向院方提出学习申请。3个月后,她掌握了更专业的护理造口方法,并顺利通过“国际造口护理治疗师”考试。目前,对于造口病人护理,不少同行的做法是擦洗一下算了。通过学习,施婕认为,护理的最终目的是让这些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为此,她向院方提出,开设“造口”门诊,逐步帮助造口病人走向正常。

  坐诊造口门诊,意味着施婕得跟踪造口病人出院后的全过程,给他们提供造口处更为全面的护理,还要抚慰这些病人悲观的心理。

  面对重负,施婕说:“不要想着如何去躲避这类病人,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这些困难也就不难克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