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浪推前浪
浏览:2463次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3日
    最近到某县下乡,一位镇卫生院的院长向我们汇报情况,她的个头,她的身条,她的面容,都酷似我当年非常熟悉的一个人。于是在谈完工作之后,我便和她聊起家常。
  “你是本地人吗?”
  “是。”
  “学医出身?”
  “高护专业。”
  “你爸爸妈妈都在这个县工作吗?”
  “爸爸一直在县里工作,妈妈当年就在这个镇医院里工作。”
  “他们叫什么名字?”
  “爸爸叫王殿中,妈妈叫刘淑珍。”
  “你就是刘淑珍的女儿?”我惊奇了。
  “是呀,您认识我妈?”她也惊喜地望着我。
真是太巧了。她妈妈刘淑珍我怎能不认识呢?她这一说,竟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
  原来,我曾在这个县的卫生部门工作多年,她妈妈是县医院一位工作非常出色的护士。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县里经常组织医疗队下乡巡回医疗,她妈妈就曾随医疗队在这个镇工作半年。当时,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农民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特别是这里位于燕山深处,地无三尺平,出门便爬坡,患者来医院就诊非常困难,
  医护人员便经常背着诊包到各队(即现在的村)四处巡诊,而且经常要靠步行,翻山越岭,趟水过河,一走就是三十多里,就连冷风刺骨的冬天也累得浑身是汗。但老乡们对待医疗队却极为热情,哪怕家中只有一个鸡蛋,也要做给医疗队吃,这又使队员们非常感动。于是在医疗队工作时间期满回县的时候,她妈妈向县卫生局递交了一份申请,要求继续留在这个镇里工作。经过组织批准,她妈妈在这个镇一干就是20多年。眼前这位院长就是在这里出生的。那时候,女同志的产假只有40多天,在她还没有断奶的时候,妈妈就或抱或背地带着她出诊。当时她爸爸在县城工作,她断奶以后,妈妈虽然给她雇了个保姆,但是只管白天,不管晚上,夜间出诊,妈妈就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还经常用一条布带子把她系在窗户棂上,以防她睡觉时摔到地上……
  往事历历在目。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想不到当年那位系在窗棂上的小女孩如今已长大成人,又来到她妈妈战斗过的地方。于是我问她:“你怎么也来到这个镇里工作呢?”
  “我从医学院毕业后,本来可以留在城里的附属医院工作,可妈妈再三做我的工作,说我是喝山乡的水、吃山乡的饭长大的,不应该忘了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农村的医疗条件虽然比过去好了不少,但仍然很差,很需要我们有现代医学知识的一代新人来为他们解除疾病痛苦。于是我考虑再三,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便又申请回乡来了。”
  她说得很普通,很平淡,仿佛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我的心却被深深打动了。加之来前县卫生局对她个人工作的介绍和肯定,说她平时服务态度如何好,如何不怕吃苦、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近年来被聘请当院长后又如何日夜操劳,管理有方,使医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对面前的这位晚辈、这位年轻的女院长不由得肃然起敬,心中也仿佛感到无限欣慰。“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看来,我们新一代的医务人员中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扎根山乡僻壤,献身于农村卫生事业的还是大有人在。而且,“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今人胜前人”,他们把今天的农村卫生工作做得如此出色,我们怎能不由衷地感到高兴呢?